Tuesday, April 23, 2013

言語治療改善黐脷筋

一個人說話時含糊不清,像含住粒欖核,就會被人取笑是「黐脷根」,而很多家長都怕自己的小朋友有這問題。「黐脷根」(tongue tie) 是一種先天性問題,患者的舌頭因為較正常短而顯得不靈活,以致會影響說話的清晰度,甚至可能會影響進食功能。除了手術治療外,病情較輕微的病人一般只須接受言語治療 (speech therapy),便能改善問題。 舌根是指舌頭下面與口腔底部連接的筋膜 (frenulum)。正常情況下,我們伸出舌頭時舌尖通常可觸碰上唇,但舌根太短的人,伸出舌頭時舌根會扯着舌頭中間位置,令舌頭中間呈「M」字形凹陷,阻礙舌頭伸展至較遠的位置,部分嚴重個案更連舔雪糕等動作也做不到。由於我們說話時經常都需要舌頭輔助,才能發出正確的聲調語音,故「黐脷根」的人說話會顯得含糊不清。 過去的研究顯示,大約有百分之四小朋友有「黐脷根」問題,當中以男孩較多,但這些患者不一定有發音問題,而有發音問題的幼童或成人也未必一定是因為「黐脷根」,學習遲緩及口肌協調問題也是常見引致發音出問題的原因。因此,家長若懷疑小朋友有「黐脷根」,最好找醫生檢查清楚,有需要時可轉介接受言語治療,糾正發音問題,日後便不會被嘲笑了。至於較嚴重的個案要做手術也十分簡單,例如可以用激光剪掉舌根 (frenulectomy) 即可。 Tongue tie is a common pediatric ENT problem. It affects approximately 4% of the population. It can affect not only the ability to enunciate but also create problems with feeding. When the frenulum of the tongue is foreshortened, normal movement or protrusion of the tongue will be affected. In infants and younger children, surgical excision or frenulectomy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In older children who have speech delay or enunciation difficulties, speech therapy is also paramount in correcting this condition.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416/00410_013.html

急性和慢性咽炎 病因及徵狀

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見毛病。咽 (pharynx) 是連接鼻腔後面和口腔後部的通道,下通喉腔及食道,發生在這部位的炎症就是咽炎或咽喉炎,可分為急性 (acute) 及慢性 (chronic) 兩類。據過去調查,每年至少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會患急性咽喉炎,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機會患上的疾病。 臨床上,急性咽炎的病因大多數是過濾性病毒 (viral) 或細菌 (bacterial) 感染造成,患者的徵狀一般都不算嚴重,也不會妨礙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通常會有喉嚨痛、喉涸、咳嗽,又或者是喉嚨有異物堵塞的感覺 (globus sensation),吞口水或進食時會有痛楚。有時候更會伴有發燒、發冷及頭痛,而頸部淋巴可能會脹痛不已。大部分患者在一至兩星期內可以痊愈。 至於慢性咽炎就是指咽部長期發炎,成因有很多,例如空氣的污染物、灰塵或煙草,均會刺激十分敏感的咽膜而引起不適。另外,患有睡眠窒息症 (sleep apnea)、鼻竇炎 (sinusitis)、鼻息肉 (nasal polyp)及鼻中隔彎曲 (deviated nasal septum) 等疾病的人,由於呼吸道受阻而改用口呼吸,未經過濾和加濕加暖的空氣便會刺激咽部,容易誘發不適。慢性咽炎的常見徵狀有長期喉嚨痛、聲音沙啞等等,若置之不理可能會不斷惡化。 近期天氣時冷時熱,不但容易有傷風感冒,也要小心咽炎來襲,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人,例如是幼童、長者及長期患者,較容易受到病原感染而患上咽炎。由於咽炎的徵狀與扁桃腺炎很相似,後者延誤治療可帶來併發症,因此若喉痛持續不退,最好是盡快求醫處理。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423/00410_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