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7, 2012

咳嗽成因多面睇

人人都試過咳嗽,除了上期提到的氣管敏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外,鼻敏感 (allergic rhinitis) 也是常見導致咳嗽的原因。鼻敏感患者通常也會有鼻塞及鼻水分泌多等症狀,前者會令病人改用口呼吸,令氣管容易受到乾冷空氣刺激,而鼻水多容易出現倒流,刺激氣管產生咳嗽反應。 氣管或附近組織有腫瘤亦會引起咳嗽,原因是腫瘤會壓迫氣管,氣管於是不斷作出咳嗽反應,以便把「異物」驅走。而胃酸倒流 (gastric reflux) 亦可能會影響到喉嚨和氣管,令患者咳個不停。此外,患有肺炎、肺結核等肺病也常見引起咳嗽,至於支氣管擴張患者的氣管雖然較粗,但因清痰功能弱,故容易有痰液及病菌積聚而引起持續及劇烈的咳嗽。 很多人以為咳嗽都是呼吸道及肺部問題,但其實心臟病患者也容易有咳嗽,原因是他們的心臟泵血功能較弱,以致較多血液積聚於肺部,於是引起咳嗽。另外,部分藥物如某類血壓藥 (Ace inhibitor),患者服用後易有咳嗽等副作用。 部分病人接受檢查後可能仍未能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但對於吸煙人士來說,若持續出現咳嗽,便不能掉以輕心,可能是肺氣腫及肺癌等嚴重疾病的徵兆。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1016/00410_012.html

矯正鼻形助呼吸

前陣子發生的醫學美容事故,令人關注各種美容及整形技術的安全性,近年有不少人都想要「間尺鼻」,因此隆鼻手術十分盛行。從醫學角度看,單純為了美觀而進行隆鼻值不值得,有商榷餘地,但對於因為受傷而出現鼻樑變形,影響到鼻功能,例如出現鼻塞、鼻鼾、睡眠窒息 (sleep apnea) 及口乾等後遺症,病人就應該找專科醫生,研究應否進行鼻形矯正手術,以確保呼吸道順暢無阻。 鼻子是臉上最凸出的地方,也是面部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失去平衡摔倒、踢波食波餅,也可以令它受創。美國有調查顯示,近四成面部受傷的個案涉及鼻子。這些創傷有輕有重,有些人或只是鼻軟骨組織破損流血,但有些嚴重的則可引致鼻骨骨折、移位、鼻中隔血腫 (septal hematoma) 甚至顏面骨骨折。這些問題有時更會影響鼻的正常功能,如是呼吸道收窄,患者因此而改用口呼吸,導致口乾、喉嚨痛及口臭等問題,而睡覺時也可能會產生鼻鼾及有睡眠窒息。 假如鼻受傷後出現併發症,病人便應考慮以手術矯正鼻形,以免問題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健康。這類整鼻手術主要是矯正鼻形 (septorhinoplasty),例如把歪斜的鼻骨扶直,與隆鼻手術並不一樣。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1106/00410_013.html

鼻敏感及早藥療

患有鼻敏感 (allergic rhinitis) 的人經常受到病患各種症狀的困擾,如持續流鼻水、不斷打噴嚏,又或是長期鼻塞,有時更會出現喉涸、流鼻血等情況,對日常、工作及社交帶來很大的影響。這時病人就應該按照醫生指示用藥,藉以控制各種症狀,置之不理只會令病人跌進症狀繼續惡化、生活受進一步損害的惡性循環中。 一般治療鼻敏感藥物,主要作用包括抑制過敏反應及緩解過敏症狀,如減少鼻水及鼻塞等。但此類藥物可能會帶來口乾、嗜睡等症狀,用藥前緊記問清楚醫護人員有關藥物副作用,而服用藥物後最好避免駕駛,新一代藥物的副作用較少,惟人人對藥物的反應不一樣,故仍須小心。 另外,有些病人怕服藥會「上癮」,往往要到病狀十分嚴重才肯用藥,但其實在發病初期立即用藥,更能控制病情,而所用的藥量亦可較少,到情況嚴重時,不但需用重藥,效用也可能會較低。除了口服藥物外,鼻噴劑 (nasal spray) 亦能有效紓緩鼻敏感帶來的不適,但就緊記要按醫生指示按時噴鼻,並要完成整個療程,才能有效控制及預防鼻敏感發作。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1120/00410_014.html

避致敏原紓過敏

鼻敏感 (allergic rhinitis) 發作是源於身體接觸到異物,刺激免疫系統作出過敏反應,釋放組織胺,於是出現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這些引發症狀的異物就是致敏原 (allergens),每個人的致敏原都可能不同,只要找出自己的「敵人」然後盡量避免接觸,便可以把敏感症發作的機會大大減低。 臨床上,引發鼻敏感的致敏原可以是一些平常不過的東西,如植物、花粉、空氣中的污染物、家居塵埃、動物毛髮、皮屑及黴菌等等。部分致敏原會長年出現,如家居塵埃及動物毛髮,對這些過敏的人士便可能會經常發作;有些致敏原如花粉,主要在某一季節出現,故部分患者的過敏症狀只發生在特定季節。 病人可以接受致敏原測試,嘗試找出引起過敏的異物,但測試有局限性,未必一定能確定引發過敏的源頭。即使知道了「敵人」,醫學界也未有根治過敏的方法,但患者只要避免與「敵人」接觸便可減少病發,醫生亦可處方藥物緩解各種不適症狀。在香港,家居塵埃 (dust mites) 是十分常見的致敏原,大家只要經常打掃家居,避免使用會吸塵的寢具及布簾等,都有助減少鼻敏感發作。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1127/00410_012.html

Tuesday, September 18, 2012

扁桃腺炎易復發

扁桃腺 (tonsils) 是咽喉兩側的淋巴組織,屬我們身體免疫系統之一,幫助身體抵擋病毒入侵。當病毒或病菌試圖經由口腔和呼吸道進入身體時,扁桃腺會發揮守衞作用擊退病毒,但有時扁桃腺也會敗陣,於是出現扁桃腺發炎。臨床經驗顯示,扁桃腺炎多數由傷風感冒引起,患者會有喉痛、發熱及口臭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吞嚥及言語困難。 扁桃腺在幼兒時期會較為活躍,然後會隨年齡增長而萎縮。有些小朋友的扁桃腺比較肥大,可形成腺窩,成為細菌匿藏點,容易出現復發性的扁桃腺炎。扁桃腺反覆發炎有可能會變成慢性扁桃腺炎 (chronic tonsillitis),甚至可引致附近組織出現炎症,如慢性喉炎、鼻竇炎 (sinusitis) 及中耳炎 (otitis media)等,故不能掉以輕心。 不過,急性扁桃腺炎和急性咽喉炎的病徵相似,自己不容易分辨。喉嚨發炎引起的疼痛和紅腫多集中於喉嚨正中位置,通常會伴有痕癢及乾涸感覺,但望向扁桃腺炎患者的喉嚨深處,會發現兩旁發炎及紅腫,嚴重時連頸部淋巴、下顎兩側都會腫痛,且會有發燒等徵狀。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828/00410_012.html

切除扁桃腺

扁桃腺發炎 (tonsillitis) 可分急性 (acute) 和慢性 (chronic),視乎發病時間的長短而定,假如發病超過三個月或持續發病,如一年發作五、六次,便是慢性扁桃腺炎。與其他疾病一樣,扁桃腺炎患者應該盡早求醫診治,通常約一個星期便可痊愈,但等到病情惡化,扁桃腺過於腫大及含膿,便有機會影響呼吸,而細菌更可以藉機擴散及入血,治療便會變得複雜,康復時間亦要更長。 病情輕微的扁桃腺炎,只需服食醫生處方的抗生素及消炎止痛藥物,加上適當的休息,便能有效控制病情。但假如扁桃腺含膿 (peritonsillar abscess),便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放膿。對於經常患上扁桃腺炎的病人,可考慮進行手術摘取扁桃腺 (tonsillectomy),以解除炎症持續發作帶來的困擾,例如部分小朋友因為扁桃腺持續發炎及腫大,導致氣道受阻而引起阻塞性睡眠窒息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便有需要做摘取手術。 不少家長都會擔心,切除扁桃腺後會影響小朋友的免疫能力,但其實人體滿布淋巴組織,而扁桃腺只是咽喉內的其中兩顆淋巴組織,其功能可由其他淋巴組織替代,故切除扁桃腺並不會降低身體免疫能力,亦不會引起其他後遺症,反而持續及復發性的扁桃腺炎更損害健康及生活。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904/00410_013.html

孩子流鼻血

家長不時都會遇到孩子流鼻血的小意外,不少人首個反應是拿紙巾或棉花塞小朋友的鼻孔,藉以止血。其實用手按壓鼻翼已可有效幫助止血,部分人誤按鼻樑就無法止血了。 有時在診所會聽到家長試圖用冰敷方式為小朋友止鼻血,冷凍可以令血管收縮,減少血液流出,但同時會減慢凝血速度,止血效用成疑,而且冰敷會令鼻腔變冷,令進入氣道的空氣也會降溫,可能會刺激氣管不適。另外,小朋友流鼻血後,鼻腔可能有血塊形成,或會阻礙孩子呼吸或引起異樣感覺,切記叮囑小朋友不要挖鼻,否則可能會再次引發流鼻血。家長可以用棉花棒沾水或花士令,輕力拭擦鼻腔以清除血塊。 雖然小朋友流鼻血是小毛病,但持續流鼻血會帶來不便和恐慌,這時可向專科醫生求助,讓醫生利用藥物或簡單手術,如激光或射頻消融術,封閉容易出血的血管,這樣就能減少流鼻血情況。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918/00410_012.html

Wednesday, August 1, 2012

聲沙慎防喉癌

喉癌 (laryngeal carcinoma) 在香港並不算十分普遍,每年大約有二百宗新症個案,患者主要是年紀較大的人士,而男性比女性患者顯著多。如其他癌症一樣,醫學界至今也未完全了解喉癌的成因,但已確定吸煙和酗酒會增加患喉癌機會,近年更有研究指人類乳頭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可致喉癌。臨床經驗顯示,聲沙 (hoarseness) 是喉癌的主要徵狀,若任何持續聲沙超過四個星期,便應及早求診,以確定是否與喉癌有關。 除了聲沙之外,當腫瘤增大時可能會壓住氣管及食道,喉癌病人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及吞嚥困難,若癌細胞入侵食道、舌頭及咽喉組織,吞食時更會有疼痛不適。另外,頭頸部位的癌細胞亦傾向轉移到頸部淋巴 (cervical lymph nodes),故有些喉癌患者可能會在頸部摸到有腫塊。 一般來說,喉癌的初步檢查可於診所進行,醫生可用喉鏡檢查喉嚨的組織,以及確定腫瘤的位置和大小,但要確診就需要拿取腫瘤的細胞樣本進行化驗。如果化驗證實是喉癌,醫生就會安排病人接受其他檢查,如胸部X光、電腦掃描 (CT scan) 及正電子掃描 (PET scan) 等,以確定癌症有否擴散,然後才制訂適合的治療方案。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731/00410_012.html

Wednesday, July 4, 2012

戴泳帽耳塞預防游泳耳

外耳道發炎 (otitis externa) 主要是耳朵入水後處理不當,導致細菌入侵而引起問題,病人只要及早求醫,由醫生清理病耳的耳垢和分泌物,再處方藥性耳滴劑,有時可能需要加入口服抗生素療程,通常也可控制病情。若併發耳膜穿破及中耳炎等問題,治療就比較複雜,有時可能要做小手術修補耳膜才可痊愈。 其實,預防游泳耳並不困難,正確處理耳朵入水就可以。首先,市民在游水或參與水上活動時,可以佩戴泳帽或專用耳塞,特別是一些患有慢性中耳炎、耳朵敏感及濕疹等人士,更應考慮使用耳塞,防止污水入耳造成破壞。其次,如果耳朵入水後感到不適,可用清潔的毛巾或紙巾拭抹耳道口,從而吸出積水。若拭抹後依然覺得有水,可嘗試把頭傾側,讓有水的一邊耳朵朝向地面,然後用手輕輕拉扯耳廓,這樣可以拉直耳道,再輕輕搖動頭部或跳幾下,積水通常都會流出來。 耳朵入水十分普遍,水分通常會自行流出或蒸發,亂吸水或清理反而更易引發問題,令聽覺受損,而日常亦切忌用硬物探入耳道,否則可能會刮損耳道皮膚,讓細菌有機可乘。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703/00410_013.html

Tuesday, June 19, 2012

持續耳水不平衡損聽覺

耳水不平衡可以為病人帶來很大困擾,突如其來的暈眩不但令人很不舒服,更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假如耳水不平衡問題經常及持續發作,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永久感音神經性失聰 (permanent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原因是耳液積聚形成的壓力,令耳蝸的毛細胞功能受到損害,繼而破壞聽覺。 當耳水不平衡發作時,病人可以服前庭神經鎮靜劑及血管擴張劑等藥物,幫助緩解暈眩等不適徵狀。對於徵狀十分嚴重的病人,可以考慮接受內耳或平衡神經手術,但手術治療並不普及,而且成功率難料。外國近年亦有採用低壓脈衝儀器(Meniett device)進行治療,有助紓緩病發的不適。 除了藥物等治療外,患有耳水不平衡的病人亦要改變生活習慣,減低因耳內水腫而引發耳水不平衡的機會,包括要控制鹽分、咖啡因及酒精的攝取量,並要遠離煙草。壓力有時是導致耳水不平衡發作的原因,故要找方法減輕壓力。而平衡復康治療也可以為病人帶來一定幫助。假如聽力受到影響,病人就可能需要佩戴助聽器,幫助恢復聽力。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515/00410_010.html

吞嚥難可致窒息肺炎

每個人一出世就已經擁有進食的功能,而身體亦需要食物提供所需養分,如果出現食不下嚥的情況,當然不能置之不理。食不下嚥很多都與吞嚥困難有關,例如因為年老退化、患病或治療後遺症等,影響到吞食功能以致無法正常進食,甚至會把食物錯吞入氣道 (aspiration),嚴重的更可帶來窒息及肺炎等致命危機。此問題亦會損害病人的生活質素,令其無法享受食的樂趣。 很多人都以為「食」是十分簡單動作,但其實要成功吞下食物,需要多組器官的配合,首先要用牙齒切碎及咀嚼食物,然後由口腔肌肉和舌頭合力把食物推到喉嚨,這時會厭就要懂得遮蓋氣道,就是各個器官互相合作下,食物才能順利落入食道,再經由胃部及腸道消化。 患有吞嚥困難的病人,只要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就可以大大改善問題。有些病情較輕的病人,只需調整進食的方法及食物的形態便可,例如在流質食物加凝固粉 (thickened diet),減慢食物進入咽喉速度,方便病人掌握進食節奏。至於病情比較嚴重的病人,就要接受吞嚥治療,專家可用器具,刺激病人的吞嚥反射區,誘發大腦發放吞嚥訊息,訓練患者吞食能力。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529/00410_010.html

淚鼻管塞致眼水長流

傷心時人會流眼淚,受到刺激如有異物入眼,雙眼亦會標眼水,有些人的眼睛更會長期「水汪汪」,但這可能與淚鼻管受阻塞有關。淚腺每分每秒都會分泌淚液,滋潤、為眼球提供養分,及帶走眼球表面的分泌和廢物,然後經由眼角入口,通過淚鼻管 (nasolacrimal duct) 排到鼻腔,但有時這條管道的出入口或中間位置會出現阻塞,淚水無法正常排走,有時更會導致淚囊腫脹及發炎。 淚鼻管阻塞的成因有很多,可能是眼睛毛病,亦可能是鼻病引起,例如鼻黏膜因為長期鼻敏感而增厚、鼻息肉及鼻內腫瘤等,造成管道出口受阻,而意外創傷也可導致淚鼻管折斷。處理淚鼻管阻塞要對症下藥,如果是由鼻病引起就要處理好鼻病,包括切除過厚造成阻塞的鼻黏膜和息肉,便可以恢復管道暢通。 對於阻塞情況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的病人,可以考慮接受「淚囊鼻腔脗合術」 (dacrocystorhinostomy),此手術十分簡單,創傷性亦不大。醫生會從鼻腔放入內窺鏡,然後用微細工具打通淚鼻管,令淚水可以正常流走,解決長期流眼水的問題。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605/00410_013.html

鼻息肉阻礙呼吸

有些人沒有鼻敏感,也不是感冒,但經常都會鼻塞塞、呼吸不太暢順的情況,這有可能是由鼻息肉所致。鼻息肉是一些從鼻竇生長出來、猶如提子般的小囊組織,如果它剛好擋住呼吸通道,便會引起呼吸不暢順的症狀。 醫學界對鼻息肉(nasal polyp)的形成仍未完全了解,但相信與長期鼻炎有關。除了阻塞呼吸道,鼻息肉有時會令患者有鼻鼾、喪失嗅覺、鼻竇炎等;而患者亦可能因為長期用口呼吸,而容易出現咽喉發炎等情況。一般來說,良性的鼻息肉通常會同時發生在兩邊鼻道,若只生在一邊則要小心是癌腫的可能。 如市民有長期鼻塞的問題,最好找醫生進行詳細檢查,找出鼻塞的真正原因,如果證實是鼻息肉,則應抽取組織進行化驗,以排除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很多人都以為鼻息肉一定要做手術才能治好,但其實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況而決定治療的方式,而愈早求醫、鼻息肉的體積愈細,則需要做手術的機會亦較小。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612/00410_013.html

鼻息肉大需微創切除

鼻腔內生息肉 (nasal polyp) 是十分常見的情況,可造成不少鼻部不適,例如鼻塞、容易流鼻血、鼻水倒流及鼻鼾等等,更可能會併發鼻竇炎 (sinusitis)。醫生通常只要利用鼻內窺鏡 (nasal endoscope) 仔細觀察鼻腔的情況,便可以知道病人是否有鼻息肉,電腦掃描亦常用來幫助診斷,有需要的病人可接受微創的息肉切除手術,以改善鼻息肉帶來的不適和影響。 一般來說,如果病人的鼻息肉比較大,或用藥物處理後無效,便需要考慮接受手術切除。現時大部分的鼻息肉切除手術都是以內窺鏡進行,醫生會從病人的鼻孔放入內窺鏡,再推進入鼻腔,再用特製的工具把息肉和部分鼻竇切除,防止鼻息肉復發。 內窺鏡不會在面部造成傷口,病人毋須擔心手術會破壞樣貌;而手術造成的創傷很輕,痛楚亦不會太劇烈,面部也較少出現腫脹的情況。對於一些細小及復發性息肉,病人亦可選擇以激光切除,創傷及風險同樣較低,成效亦十分理想,並可於診所進行。由於鼻息肉的復發風險相當高,故病人在手術後仍需要定期覆診及檢查。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619/00410_010.html

Tuesday, May 22, 2012

喉糖無助止痛

喉嚨痛是十分常見的小毛病,例如感染流感而引起的扁桃腺炎及咽喉炎,又或是細菌入侵、長期用口呼吸,以及不當使用聲帶等等,都可以令喉嚨發炎及疼痛。有些人以為吃喉糖或飲蜜糖水可以醫好喉嚨不適,但這些只能略為滋潤喉嚨,要止痛就必須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可消除不適,例如服用消炎藥物控制喉嚨炎症。 喉嚨痛大都屬於輕微的問題,徵狀通常會隨着疾病減退而消失,故病人一般可以自行處理或不作治療,也不會帶來後遺症。不過,市民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有些喉嚨痛並不是小事,例如突發性喉嚨痛兼有發燒或頸部僵梗,又或有呼吸困難及吞嚥困難,又或痛楚持續超過一個星期也沒有減退迹象,患者便應盡快求醫治理,因為問題有可能是源於嚴重感染,例如急性會厭炎,如果未能及時治理,會厭持續腫脹會阻塞氣道,令患者受到窒息的威脅。 其實,日常一些小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喉嚨不適的機會,例如避免過度用力清喉嚨或咳嗽,並要少吃辛辣及煎炸食物,說話時也不宜太大聲或壓低聲音,以及盡量不要長時間逗留在多塵或太乾的環境,這樣都有助保護喉嚨,減低喉嚨痛出現的機會。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522/00410_010.html

Monday, April 16, 2012

天氣潮濕真菌入耳

天氣回暖,空氣的濕度亦顯著上升,除了家居環境會有霉菌外,耳道也可能被真菌入侵而「發霉」。患者會經常覺得耳朵很癢及有塞住的感覺,以為有東西或耳垢入耳,但其實是真菌耳道內繁殖增生。抵抗力較弱、長期使用抗生素等人士較容易被真菌侵襲,而真菌亦可經由不潔的挖耳工具及棉花棒進入耳道,而殘留的棉花加耳垢就更加是真菌的理想溫床。

耳道發霉的徵狀,與細菌感染不相似。由細菌引起的感染通常會令耳道紅腫及有痛楚,而真菌感染則只會令患者有耳痕、聽力下降、有耳塞感及有黏液流出。由於徵狀不算嚴重,因此容易被忽視及延誤治理。

抗生素對於真菌感染沒有功效,而單用抗真菌耳液或耳膏未必可以殺清生命力十分頑強的真菌孢子,這時便需要醫生利用顯微鏡及工具,清理耳道內的真菌孢子,有時要重複多次治療才能徹底清走所有真菌。市面有很多的耳道清潔液、鹽水或耳油等去耳垢產品,但這些產品可能會增加耳道的水分,反而會增加真菌孳生的風險。其實耳垢會自然排走,除非特殊情況,否則毋須使用外物或清潔劑處理。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417/00410_010.html

Tuesday, March 20, 2012

神經未受損 弱聽有得醫

聽覺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響,但疾病及機能衰退都會損害我們的聽覺,導致出現弱聽。一些主要由外耳和中耳問題引起的傳導性弱聽,有時可以透過治療改善情況,但有些就與感音神經性弱聽一樣,沒有藥物或手術可治,病人要使用助聽器才能再次聽得到聲音。

傳導性弱聽 (conductive hearing loss) 的成因有很多,如耳垢積聚 (cerumen impaction)、外耳炎 (otitis externa)、耳朵畸形、耳膜穿破 (perforated eardrum)、中耳發炎 (otitis media) 及耳骨硬化 (otosclerosis)等等,導致耳朵的傳音能力下降,於是形成聽力損失。一般來說,這類病人只要根治好問題,例如清走阻塞的耳垢、修補穿破的耳膜,聽力大多都可以恢復。至於感音神經性弱聽,病因是源於年老、長期身處高噪音環境、腫瘤或頭部創傷等,令聽覺神經細胞退化及受損,繼而產生聽力問題。部分人可能同時患有兩種弱聽。

一般來說,可以聽到手錶「嘀答」聲的,聽覺都算正常;如果聽不到雪櫃摩打響聲,又或聽不清楚部分音節,便可能已經有輕度弱聽;假如無法聽到落雨及洗衣機運行的聲響,則可能有中度至中重程度的弱聽;若未能聽到汽車在馬路駛過或吹頭時的風筒聲,弱聽程度可能已達重度甚至是深度。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320/00410_010.html

Thursday, March 8, 2012

口腔肉粒、痱滋、潰爛勿輕視 拆解百變口腔癌

口腔生瘡或長出痱滋 (aphthous ulcer),很多人以為是熱氣之故,大多當作平常事,多數以鹽水潄口或飲涼茶、解毒湯應付。然而當口瘡或潰瘍久久未癒,就要當心會否是其他病變。奪命口腔癌 (oral cancer),最初病徵便是一處細小的潰瘍、突起物或痱滋,這些徵狀都不可忽視!以下兩位個案主人翁,告訴大家口生異物或潰爛,一定要正視!

黎女士大約兩三年前發現口腔內有顆肉粒,她當時這樣處理:「我有見過醫生,他檢查後沒說是甚麼,叫我觀察吓,之後我也沒理會了……」。她口中的「那顆東西」,生長在口腔內上顎位置,像一顆紅豆大小的肉粒。不痛不癢不流血也沒長大,她就由得它「住」在口腔內。

「雖然那顆東西沒長大,但有時進食時食物會頂着,有點不舒服,所以去年底我忍不住請醫生幫我割除!誰知化驗報告說該東西有問題,我才知道嚴重性,急急訪尋名醫……」黎女士說。

原來切除出來的肉粒,經病理化驗後證實有惡性細胞,醫生建議黎女士見頭頸癌專家,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去年底,她在朋友推介下找到養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管韋霖醫生。

「韋醫生看了我的報告,為我再詳細檢查後,說要做進一步的切除手術,將癌腫的邊緣位也切除才安全,切完後上顎會有一個窿,要戴牙托封住,否則無法進食……」黎女士向記者說。

另一位患者是五十四歲的何女士,她是這樣發現病變的:「○八年我去日本旅行,吃炸豬扒時有團友說我滿口是血,我當時大吃一驚。回到酒店後照鏡檢查清楚,發現右邊大牙位置有一個像痱滋一樣的潰瘍。」

以為是痱滋,何女士也就沒有特別理會,但約一星期後她發覺潰瘍位置仍未痊癒,而更奇怪的是完全沒有痛楚,所以為安全計她還是見了家庭醫生,「醫生檢查後都說是痱滋,開了抗生素,但我服完一個療程未好再覆診,他仍然說是痱滋,仍然是開同一種藥。三星期後,我認為不妥了,叫醫生請他無論如何幫我割出來驗一驗,哪知一驗就發現有癌細胞!」何女士說。當晚,家庭醫生立即為她找來兩位頭頸癌專家,何女士最終找到韋霖醫生。

「韋醫生看過我的報告後,安排了電腦掃描進一步確定腫瘤大小,並預訂手術室,因為他說這種情況不能拖延。結果我在一個星期後做手術,將右邊上頜骨連同門牙以後的六隻牙齒全切除……」何女士說。

兩位生活健康的女士同樣患上口腔癌,年齡亦不算大,沒有任何高危風險因素,為何都會被癌症侵襲?

養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管韋霖醫生說,口腔癌是香港常見癌症的一類,每年都有約逾百宗新症。患者以年長人士居多,發病高峰年齡為五十至六十歲,但近年似有年輕化之趨勢。

口腔又分為多個區域,分別是上頷骨、下頷骨、口腔黏膜、口底、上顎包括硬顎及軟顎共六個區域,任何一區出現細胞變異,都可以生長出癌腫。

另外舌、嘴唇及口水腺都是口腔的一部分,亦可以出現癌變,所以口腔的癌症可以說是變化多端。

Sources: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php?aid=17978

Monday, March 5, 2012

言語治療助舌癌患者康復

舌癌 (tongue cancer) 一般都可以用手術徹底清除病灶,如果切除的部分比較細小,對器官功能的影響一般不會太大,但假如舌癌的體積比較大,就可能需要切除比較多的舌頭部分,病人的說話及吞嚥功能或會出現問題。這時病人便需要言語治療師的協助,透過適當的訓練重新學習說話及吞食。

例如有些病人需要切除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舌頭,手術後他們會變得口齒不清,說話時發音亦會變得不準確,如把「去大埔踏單車」讀成「去大煲塌灘車」;而飲食方面也會出現困難,一方面咀嚼食物時比較容易咬到餘下的舌頭部分,二來少了舌頭的幫助推動食物,造成吞嚥困難,因此初期可能只可吞食流質食物。而言語治療就能幫助病人重新學習發聲、矯正發音及進食的技巧,讓日常生活的影響減到最小。

另方面,近年醫學界有多項研究顯示,較晚期的舌癌患者接受放療 (radiation therapy) 時加入化療 (chemotherapy),根治舌癌的療效不比手術差,適合一些不能或不願做手術的病人,並可縮小腫瘤體積,減少需要切除的範圍,把對器官的影響減至最低。病人可以與醫生好好商討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306/00410_010.html

Friday, February 24, 2012

鼻咽癌影響視力

鼻咽位於鼻孔深處與吊鐘的上方,是頭顱的中心位置。正因為它所處的位置比較隱密,所以它長出腫瘤時未必會引起病徵,往往待擴散至其他地方才可能引起徵狀,例如當擴散至淋巴可造成頸部腫脹;擴散至聽覺神經可帶來聽力下降、耳鳴等;但較鮮為人知的是在頭顱中心的鼻咽腫瘤,也可影響視神經,造成失明、複視或上眼瞼下垂等。

一般來說,鼻咽癌腫瘤主要以電療來治療,但如果腫瘤太大的話,為了減少電療過程傷及腫瘤附近的重要組織,例如視神經、聽神經、顏面神經腦幹、腦下垂體、脊髓神經等,或會先以誘導性化療縮小腫瘤,再安排電療,或同步的電療及化療來消滅腫瘤。然而,多次的誘導性化療有機會令癌細胞對化療藥甚至對其後的電療,產生抗藥和抗電性,影響治療效果。

隨着近年標靶藥物的出現,醫學界也嘗試研究標靶藥物對治療鼻咽癌的可行性,相關的研究仍在進行之中,但已有初步研究發現,不少鼻咽癌腫瘤也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而針對此受體的標靶藥物應用於治療頭頸癌之上有初步成績,故此,標靶藥物能助阻止頭頸腫瘤(包括鼻咽癌)的生長,若配合適當的化療藥物作為誘導性治療,便有機會更有效地縮小腫瘤,從而收窄電療靶區,減低電療對腫瘤靶區附近的重要器官,包括血管、神經線等的影響,對保持患者的生活質素具重大意義。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220/00410_030.html

Monday, January 16, 2012

言語失用症有口難言

家長對子女的一切都十分緊張,如果小朋友到兩、三歲仍只是牙牙亂語,不懂叫爸爸媽媽,就可能會令父母憂慮不已,擔心孩子是啞巴,但其實患有發展性言語失用症的小朋友,亦會出現「有口難言」的情況,只要及早發現和接受治療,就可以恢復語言功能。

我們能夠發聲與發音,是由腦部語言發展區域傳出訊號,通過神經線傳到肌肉,肌肉接收訊號後就會做出相關動作,令我們能夠發出聲音。而失用症患者的腦部可以發出訊號,肌肉亦正常運作,只是訊號傳送的過程中出了問題,導致患者未能正常發音及發聲。

發展性言語失用症可分為發聲失用症或口肌失用症兩種,前者主要是有發聲困難,會出現啞口無言的情況;至於口肌失用症患者則可以發出叫聲,但會出現不規律的錯音及口齒不清。一般來說,患有言語失用症的小朋友,理解能力、聽從指令及以身體作出回應等表現全無問題。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117/00410_032.html

Monday, January 9, 2012

鼻咽喉內窺鏡

很多病人都對醫生的用具十分有興趣,例如耳鼻喉科醫生經常用到的鼻咽喉內窺鏡 (nasopharyngoscope)。它是一條由數碼光纖 (fiberoptic) 電子鏡頭組成的電子內視鏡,喉管非常柔軟,直徑只有幾毫米,故能從鼻孔放入內視鏡,鏡頭拍攝到的影像就會輸送到屏幕上,讓醫生看得清楚。

內窺鏡的最大好處是在無創的情況下,讓醫生看到鼻咽喉腔管的內部情況,包括鼻甲 (turbinate)、鼻中隔 (septum)、鼻腔、鼻竇 (sinus) 開口半月位及鼻咽,亦可以看到耳咽管下部、會厭、聲喉、聲帶及下咽等,因此臨床上的用途十分廣泛,常用於鼻咽癌、鼻竇炎、鼻息肉、咽喉癌症及聲線問題等檢查。

由於內視鏡的喉管十分纖幼,就算是年幼的小朋友也可以使用,一般也毋須麻醉便可以完成檢查。檢查進行時,病人只需坐在椅上,放鬆身體及慢慢呼吸即可,醫生會把內視鏡的喉管放入鼻孔,然後慢慢推動喉管進入鼻腔及需要診視的位置,期間醫生可能會要病人發聲或吞嚥,從而看清楚患處的情況。整個檢查過程通常只需數分鐘便可完成,病人可能會有輕微的不適感覺,但很快便會消失。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110/00410_033.html

Monday, January 2, 2012

賁門失弛吞不下口水

由賁門失弛症引起的吞嚥困難及食物反流,嚴重時會令人「食唔落」,連水也吞不下,而堵塞食道的食物產生的壓力更可引起胸口出現如心絞痛般的疼痛不適,加上食量減少導致體重下降,讓患者往往會以為自己患有嚴重疾病。為免自己嚇自己,出現吞嚥困難徵狀的病人,最好盡快求醫,找出病因。

此外,由於食道經常有食物積聚,導致食道壁容易有破損而出現發炎及出血。若食道擴張嚴重時,或會壓迫附近的氣管及胸腔,引起咳嗽、氣色及聲音嘶啞等問題。

臨床上,病人只要接受鋇餐檢查,即可以知道問題是否與賁門有關。病人先要飲下液體狀的鋇劑,然後利用儀器追蹤液體的走向,若患有賁門失弛症,鋇劑會滯留在食管下端,而食道亦會出現擴張及彎曲。如果病人的情況較嚴重,食道已明顯擴張,則X光片也能顯現食道的異常情況。此病的治療並不複雜,醫生可用內窺鏡進行微創的賁門切除手術,放鬆賁門的括約肌,食物便可以順利,吞嚥問題亦告消失。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103/00410_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