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0, 2012

神經未受損 弱聽有得醫

聽覺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響,但疾病及機能衰退都會損害我們的聽覺,導致出現弱聽。一些主要由外耳和中耳問題引起的傳導性弱聽,有時可以透過治療改善情況,但有些就與感音神經性弱聽一樣,沒有藥物或手術可治,病人要使用助聽器才能再次聽得到聲音。

傳導性弱聽 (conductive hearing loss) 的成因有很多,如耳垢積聚 (cerumen impaction)、外耳炎 (otitis externa)、耳朵畸形、耳膜穿破 (perforated eardrum)、中耳發炎 (otitis media) 及耳骨硬化 (otosclerosis)等等,導致耳朵的傳音能力下降,於是形成聽力損失。一般來說,這類病人只要根治好問題,例如清走阻塞的耳垢、修補穿破的耳膜,聽力大多都可以恢復。至於感音神經性弱聽,病因是源於年老、長期身處高噪音環境、腫瘤或頭部創傷等,令聽覺神經細胞退化及受損,繼而產生聽力問題。部分人可能同時患有兩種弱聽。

一般來說,可以聽到手錶「嘀答」聲的,聽覺都算正常;如果聽不到雪櫃摩打響聲,又或聽不清楚部分音節,便可能已經有輕度弱聽;假如無法聽到落雨及洗衣機運行的聲響,則可能有中度至中重程度的弱聽;若未能聽到汽車在馬路駛過或吹頭時的風筒聲,弱聽程度可能已達重度甚至是深度。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320/00410_010.html

Thursday, March 8, 2012

口腔肉粒、痱滋、潰爛勿輕視 拆解百變口腔癌

口腔生瘡或長出痱滋 (aphthous ulcer),很多人以為是熱氣之故,大多當作平常事,多數以鹽水潄口或飲涼茶、解毒湯應付。然而當口瘡或潰瘍久久未癒,就要當心會否是其他病變。奪命口腔癌 (oral cancer),最初病徵便是一處細小的潰瘍、突起物或痱滋,這些徵狀都不可忽視!以下兩位個案主人翁,告訴大家口生異物或潰爛,一定要正視!

黎女士大約兩三年前發現口腔內有顆肉粒,她當時這樣處理:「我有見過醫生,他檢查後沒說是甚麼,叫我觀察吓,之後我也沒理會了……」。她口中的「那顆東西」,生長在口腔內上顎位置,像一顆紅豆大小的肉粒。不痛不癢不流血也沒長大,她就由得它「住」在口腔內。

「雖然那顆東西沒長大,但有時進食時食物會頂着,有點不舒服,所以去年底我忍不住請醫生幫我割除!誰知化驗報告說該東西有問題,我才知道嚴重性,急急訪尋名醫……」黎女士說。

原來切除出來的肉粒,經病理化驗後證實有惡性細胞,醫生建議黎女士見頭頸癌專家,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去年底,她在朋友推介下找到養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管韋霖醫生。

「韋醫生看了我的報告,為我再詳細檢查後,說要做進一步的切除手術,將癌腫的邊緣位也切除才安全,切完後上顎會有一個窿,要戴牙托封住,否則無法進食……」黎女士向記者說。

另一位患者是五十四歲的何女士,她是這樣發現病變的:「○八年我去日本旅行,吃炸豬扒時有團友說我滿口是血,我當時大吃一驚。回到酒店後照鏡檢查清楚,發現右邊大牙位置有一個像痱滋一樣的潰瘍。」

以為是痱滋,何女士也就沒有特別理會,但約一星期後她發覺潰瘍位置仍未痊癒,而更奇怪的是完全沒有痛楚,所以為安全計她還是見了家庭醫生,「醫生檢查後都說是痱滋,開了抗生素,但我服完一個療程未好再覆診,他仍然說是痱滋,仍然是開同一種藥。三星期後,我認為不妥了,叫醫生請他無論如何幫我割出來驗一驗,哪知一驗就發現有癌細胞!」何女士說。當晚,家庭醫生立即為她找來兩位頭頸癌專家,何女士最終找到韋霖醫生。

「韋醫生看過我的報告後,安排了電腦掃描進一步確定腫瘤大小,並預訂手術室,因為他說這種情況不能拖延。結果我在一個星期後做手術,將右邊上頜骨連同門牙以後的六隻牙齒全切除……」何女士說。

兩位生活健康的女士同樣患上口腔癌,年齡亦不算大,沒有任何高危風險因素,為何都會被癌症侵襲?

養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管韋霖醫生說,口腔癌是香港常見癌症的一類,每年都有約逾百宗新症。患者以年長人士居多,發病高峰年齡為五十至六十歲,但近年似有年輕化之趨勢。

口腔又分為多個區域,分別是上頷骨、下頷骨、口腔黏膜、口底、上顎包括硬顎及軟顎共六個區域,任何一區出現細胞變異,都可以生長出癌腫。

另外舌、嘴唇及口水腺都是口腔的一部分,亦可以出現癌變,所以口腔的癌症可以說是變化多端。

Sources: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php?aid=17978

Monday, March 5, 2012

言語治療助舌癌患者康復

舌癌 (tongue cancer) 一般都可以用手術徹底清除病灶,如果切除的部分比較細小,對器官功能的影響一般不會太大,但假如舌癌的體積比較大,就可能需要切除比較多的舌頭部分,病人的說話及吞嚥功能或會出現問題。這時病人便需要言語治療師的協助,透過適當的訓練重新學習說話及吞食。

例如有些病人需要切除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舌頭,手術後他們會變得口齒不清,說話時發音亦會變得不準確,如把「去大埔踏單車」讀成「去大煲塌灘車」;而飲食方面也會出現困難,一方面咀嚼食物時比較容易咬到餘下的舌頭部分,二來少了舌頭的幫助推動食物,造成吞嚥困難,因此初期可能只可吞食流質食物。而言語治療就能幫助病人重新學習發聲、矯正發音及進食的技巧,讓日常生活的影響減到最小。

另方面,近年醫學界有多項研究顯示,較晚期的舌癌患者接受放療 (radiation therapy) 時加入化療 (chemotherapy),根治舌癌的療效不比手術差,適合一些不能或不願做手術的病人,並可縮小腫瘤體積,減少需要切除的範圍,把對器官的影響減至最低。病人可以與醫生好好商討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306/00410_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