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6, 2010

聲帶癱瘓

聲沙 (Hoarseness)、說話時「漏氣」、吞嚥不順 (dysphagia) 等都是單側聲帶癱瘓 (un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 病徵,很多人誤以為用聲過度,多喝水及休息可改善。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林建業表示,單側聲帶癱瘓可影響日常溝通能力及「運氣」,令患者不能舉重物及排便,甚至導致食物「落錯膈」(aspiration),引起可致命的吸入性肺炎 (aspiration pneumonia)。

林又稱,若單側聲帶癱瘓由短暫性的喉返神經麻痹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palsy) 引起,患者接受言語治療後或可自動痊愈。但有患者需為聲帶注射透明質酸 (injection thyroplasty) 或脂肪,令聲帶隆起閉合。另外,亦可以矽膠及Gore-Tex為患者做隆聲帶手術 (medialization thyroplasty)。

何醫生意見:
成人聲帶癱瘓最常見是因為手術而起, 特別是在甲狀腺手術中,喉返神經受到損傷。另外, 癌症腫瘤亦是一個常見的原因; 若病人發覺長期聲沙及吞嚥不順, 請及早求疹。

Source: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00317/00410_031.html

Monday, March 8, 2010

兒童打鼻鼾勿輕視

睡眠窒息(obstructive sleep apnea) 不只是中年肥胖危機的副產品,若天生扁桃腺 (tonsil) 或增殖體 (adenoid) 過大,嬰兒及兒童亦會受睡眠窒息困擾。耳鼻喉專家警告,病童夜間腦部缺氧會影響日間學習表現,嚴重更有礙發育,令身材較矮小。他們慣常用口呼吸 (mouth breathing),更會將病菌直接吸入肺部,導致較多呼吸道感染。

三歲半的龍湛聰一歲起便開始晚晚打鼻鼾,鼻鼾聲大得連睡房毗鄰的書房也聽到,由於習慣用口呼吸,日間亦經常「合唔埋口」,兩歲多仍要使用口水肩。龍太曾帶湛聰求診兒科醫生,結果兩名醫生都說兒子患鼻敏感,但服藥後仍繼續打鼻鼾。去年中湛聰再向耳鼻喉專科求診,醫生看過他睡眠的片段,發現他鼻鼾聲震天,並有多次窒息現象,遂處方鼻敏感藥,結果服藥都無助改善。醫生斷定湛聰因先天性扁桃腺及增殖體過大,導致睡眠窒息,去年六月安排他接受切除手術。龍太形容,手術效果十分神奇,愛兒手術後即晚已沒打鼻鼾,上課學習亦較以往專心,「以前老師都投訴過佢上堂遊魂,依家都冇再投訴;以前佢感冒幾個禮拜都唔好,依家好快好番。拖咗成年幾先搵到病因做手術,呢段期間真係好折磨。」

專家呼籲,九成睡眠窒息兒童都因扁桃腺或增殖體肥大,必須動手術才能根治。家長若發現子女鼻鼾聲震天,必須盡早求診,一歲以上的幼兒都適合進行扁桃腺 (tonsillectomy) 或增殖體切除 (adenoidectomy) 手術。

Source: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00309/00410_001.html

Friday, March 5, 2010

呼吸機改善睡眠窒息

睡眠呼吸機是一個既安全又有效的睡眠窒息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治療方法,其運作原理是利用喉管及面罩或鼻罩,不斷輸送空氣到病人的呼吸道,從而令呼吸道長期打開,配合加濕器及固定帶,則可以提升用機時的舒適度。病人在儀器的協助下可以恢復正常的睡眠模式,不再因為斷斷續續的窒息而影響睡眠質素,避免引起各種相關的健康後遺症。

臨床經驗顯示,只要睡眠窒息症患者願意持續使用呼吸機後,窒息及呼吸不全等問題通常都會消失,可以徹底解決睡眠窒息的問題。不過,病人必須每晚都用呼吸機,一旦停用問題又會再來,過去有研究便發現,很多病人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未有按醫生指示使用呼吸機,以致影響到治療效用。

目前市面的呼吸機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操作較簡單的持續正氣壓睡眠機(CPAP),另一種則是功能較多的雙極正氣壓睡眠機(BiPAP)。正氣壓可再分為定壓型及自動型,前者價錢較大眾化,但空氣會維持一個較高及固定的氣壓;自動型則連接電腦,可以按照病人的需要而調控氣壓,故病人會較舒適,因此較易接受及維持用機的習慣。

至於雙極睡眠機的技術就更為先進,儀器會因應病人的呼吸節奏,自動調節輸出的氣壓,例如病人吸氣時加大氣壓,呼氣時則減壓,令到呼吸過程更為自然及舒適,所以用者會更易適應及長期使用。

Source: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00306/00410_002.html

Tuesday, March 2, 2010

香港每七人一個耳鳴

耳鳴 (tinnitus) 患者每天二十四小時受機關槍聲、鑽地聲、電視雪花聲、敲門聲等騷擾轟炸,所承受的痛苦不足為外人道。年紀大、聽力系統退化及長期暴露在噪音下,是普遍導致耳鳴的因素。專家估計,香港每七人就有一人患不同程度耳鳴,逾二十萬人有中度至嚴重耳鳴。中文大學調查發現,多達兩成耳鳴患者,日常生活受嚴重障礙,輕則影響社交,降低專注力及工作表現,嚴重更導致失眠及生無可戀,有自殺傾向。
聲音治療教大腦收聲

由於耳鳴是患者的主觀感覺,難以由醫生作客觀判斷,中文大學○八年將英國的耳鳴問卷改編成中文,以調查耳鳴對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的影響。中大○八年四至十月期間,在威爾斯醫院、東區醫院及仁濟醫院的聽力中心,招募一百一十四名耳鳴患者進行聽力評估。患者年齡介乎十八至八十七歲,多達七成二患者長期受耳鳴困擾,當中有些聽力正常,有些本身患嚴重失聰。

調查發現,多達兩成一的耳鳴患者,日常生活受嚴重障礙,如失眠、無法集中精神,甚至產生自殺傾向。生活受輕度或中度障礙的患者,分別佔兩成四及兩成六。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學術主管唐志輝稱,耳鳴的成因眾多,當中七成患者有聽力問題。該系助理教授甘志珊指出,耳鳴可從根源對症下藥,但成因不明的個案較難醫治,患者可透過聲音治療,以訓練大腦不再發出耳鳴聲音。

六十七歲的鄭先生,九九年經歷喪妻之痛,同年聽力退化,之後便開始耳鳴,近月因聽力衰退加劇,鄭開始佩戴助聽器。由於聽覺靈敏了,能聽清楚環境聲音,耳鳴問題反而顯著減少了。

Source: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00303/00410_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