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 Francisco Ear, Nose, Throat specialist Dr. Kevin Ho Hearing evaluation, Sinus and Allergy, Tonsilliti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Voice evaluation Neck mass, Thyroid/ parathyroid disease Facial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Saturday, January 11, 2014
鼻息肉可致鼻塞損嗅覺
鼻息肉 (nasal polyp) 是十分常見的鼻病,過去研究顯示約有百分之一至五的成年人有此問題。鼻息肉是一些從鼻竇生長出來、如一串串提子般的小囊組織,若它所在位置剛好擋住呼吸通道,便會引起鼻塞等呼吸不暢順的症狀,有時更會令病人出現打鼻鼾、喪失嗅覺、鼻竇炎等,並可能因為長期用口呼吸而容易出現咽喉發炎等情況。
醫學界仍未完全了解鼻息肉的成因,但相信與長期鼻炎而導致組織增生有關。而鼻息肉一般為良性,並通常同時發生在兩邊鼻道,若只出現在單邊鼻道就要小心是癌瘤的可能。因此若市民長期受鼻塞問題困擾,最好找醫生進行詳細檢查,找出鼻塞的真正源頭。醫生可以利用鼻內窺鏡,便能知道鼻腔情況及是否有鼻息肉,如有鼻息肉則可抽取組織進行化驗,以排除是癌瘤的可能性。有時病人可能要做電腦掃描,幫助確定鼻息肉位置及體積,讓醫生有更多資料籌劃治療方案。
很多病人都以為治療鼻息肉就一定要做手術切除,但其實要因應病人的情況而決定,而愈早求醫、鼻息肉的體積愈細小,需要做手術的機會也會愈低。千萬別以為「忍耐」可以令鼻息肉消失,假若沒有適當處理,鼻息肉可能會逐漸增大,令鼻塞問題愈來愈嚴重,並且也容易流鼻血,甚至影響到嗅覺及鼻竇,屆時治療便可能更為複雜,而受影響的嗅覺亦可能無法恢復。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806/00410_033.html
鼻咽癌的成因
又名「廣東癌」的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尤其喜愛侵襲中國華南沿岸的居民,西方人士則很少會有。醫學界相信與遺傳傾向、飲食習慣和病毒感染等等多種因素有關,但真正成因則仍未確定。目前亦未有有效預防鼻咽癌的方法,及早察覺是對付此癌症的最佳手段。
過去有指鼻咽癌可能與南方人愛吃鹹魚等醃製食物有關,但卻未有醫學研究證實。而臨床所見,鼻咽癌有家族聚集的傾向,即鼻咽癌患者的家人,患此病的機會較常人為高,當中以直系親屬的風險較高,可能與病人的遺傳基因所致,亦有可能與家人生活習慣相近有關。
另外,近年有研究指鼻咽癌可能與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因為檢查發現鼻咽癌患者帶有此病毒的比率十分高,懷疑可能是病毒引發鼻咽細胞異變,近年醫學界嘗試利用此病毒作為診斷鼻咽癌的指標,甚至用作鼻咽癌的普查方法,惟並不太準確,診斷鼻咽癌的最佳方法仍是做鼻咽檢查及抽取活組織化驗 (biopsy) 。
事實上,科學家至今仍未能確定鼻咽癌與EB病毒的真正關係,一來此病毒在人群中十分普遍,大部分成年人都曾接觸過此病毒,只是通常沒有徵狀故未有為意,二則受病毒感染的人大多也未有患上鼻咽癌。所以鼻咽癌與病毒是否有關連,還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以深入了解。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903/00410_015.html
放射治療治鼻咽癌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是一種治療率相當高的癌症,若病人能夠在較早期發現,癌細胞未擴散至淋巴或其他組織,治愈機會可以高達九成。目前常用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包括手術、化療及放療,而鼻咽癌則較常見採用放療消滅及控制癌瘤增生。
雖然手術是對付癌瘤的有效方法,但鼻咽癌所在為頭顱較深入的位置,附近有很多血管及神經,包括腦幹及顏面神經,對病人的創傷及容貌的影響亦甚為巨大,故很少採用,反而精密儀器進行的放射治療,更適合並較多用於治療鼻咽癌。
接受治療前,醫護人員會為病人配製一個透明膠模,用來固定頭頸位置,確保輻射範圍準確無誤,減少對周圍器官及組織的傷害。治療期間,儀器會釋放出極強的輻射線,以殺死癌細胞,病人不會有太大感覺,情況就如照X光一樣。為免影響正常細胞的運作,每次所用的輻射量及範圍也有限制,因此整個療程需進行多次治療,才能有效清除癌細胞。近年放射治療的技術不斷改進,療效提升而副作用較少,增加病人戰勝病魔的機會。
對於病情較嚴重或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部位的病人,或需要配合輔助化療,以控制癌細胞擴散及緩解病情,部分藥物可能帶來嘔吐、噁心、食欲不振及抵抗力下降等副作用。醫生會按每一位病人的情況和需要,建議適當的治療方案。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910/00410_012.html
鼻咽癌
經過各界多年的努力推廣,市民對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的認識亦有所增加,但新症個案中,很多也未能及早求醫,近七成個案在確診時已經屆較晚期的第三至第四期,直接影響治愈的機會。其實,市民若持續無故出現流鼻血及鼻塞達兩個星期或以上,又或是頸部淋巴結腫起及不斷增大,便要盡快找耳鼻喉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否則可能會錯失治療的黃金機會。
鼻咽癌在香港屬常見癌症,但因為鼻咽 (nasopharynx) 位於頭顱內隱蔽的位置,早期發生癌變時一般也不會引起異樣,直至腫瘤不斷生長,才會出現各種不適,例如經常無故流鼻血、單邊鼻孔阻塞,甚至頸部淋巴腫大、體重無故下降等等。
除此之外,當鼻咽內的腫瘤壓迫到附近組織時,也會引起其他不適,例如鼻分泌物向後倒流入喉嚨,於是令患者持續咳嗽,尤其早晚時間特別嚴重,但患者可能以為自己只是患有普通咳嗽。另外,有時癌瘤會堵塞鼻腔及鼻竇,令病人出現嗅覺敏感度下降等現象。
有時鼻咽腫瘤會堵塞接連鼻與耳的耳咽管通道 (Eustachian tube) ,患者就可能會有耳鳴、脹悶感甚至聽力下降等情況。當癌瘤繼續發展至較後期,癌細胞可能會侵蝕頭顱骨及附近的神經線,患者或會出現頭痛、複視、斜視和面部痳痺等徵狀。高危族群如有家族病史的人士,最好定期檢查鼻咽狀況,及早發現病變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924/00410_013.html
氣管敏感
天氣開始轉涼,本港又進入感冒傷風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峰期,而部分在感冒痊愈後仍然有持續咳嗽,箇中原因可能是氣管敏感發作,以致受到輕微的刺激便引起令人難受的咳嗽和氣喘,但很多人只是把問題當是一般咳嗽,服用止咳藥便算,惟任由症狀纏擾不退,最終可能令問題加劇演變成哮喘 (asthma)。
顧名思義,氣管敏感是指氣管對外來的刺激或物質過敏,於是發炎和收窄,而咳嗽就是身體想把異物排出體外的反射動作。而引發氣管敏感的致敏原因有很多,例如近年持續惡化的空氣污染、家居塵垢和霉菌等,溫度轉變、劇烈運動及其他鼻和呼吸系統疾病,也可以誘發氣管敏感。
氣管敏感引起的持續咳嗽,不但可以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更可引起聲沙 (hoarseness)、喉嚨痛等問題。而這類咳嗽與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並不一樣,很多時候都是吸入空氣時出現,如開口說話、進出冷氣場所等。
事實上,氣管敏感在初期只會令氣管輕微受損,但患者若掉以輕心,不接受適當的治療,有可能會令氣管進一步受創,甚至發展成哮喘 ,屆時問題就會更難處理。
如果病人持續咳嗽兩星期或以上,服用止咳藥後病情未見改善,便應盡早求醫處理,若咳嗽是由氣管敏感而起,就要接受相關的抗敏治療,才能有效處理咳嗽問題。而且治療氣管敏感的藥物只需發作時使用,毋須長期用藥。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008/00410_014.html
兒童易有中耳炎
受到耳膜保護的中耳腔,有時也會發生感染,尤其常見於小朋友身上,除了因為他們的抵抗力較弱外,也與連接耳腔及鼻咽的耳咽管 (Eustachian tube) 較短,令細菌更易入侵所致。中耳感染發炎有很多種,醫生會視乎感染的類型和情況而選取適當的治療方法。
中耳炎常見有三類型,包括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及積液性中耳炎,當中以急性中耳炎最多。過去研究顯示,近八成小朋友在七歲前曾感染急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多數由病毒引致,但也可以是細菌性發炎。病徵包括發燒、耳痛、耳鳴 (tinnitus) 、頭痛、食欲不振、聽力下降及流耳膿,而耳膜也可能因為耳腔壓力改變而破裂。年幼的小朋友未懂得講出不適,反而會經常接着耳朵或吞嚥有困難。
除了耳膜穿破外,急性中耳炎可以演變成慢成中耳炎及積液性中耳炎,而且炎症也可擴散至面神經,可引起短時性的面部肌肉癱瘓甚至面癱 (facial paralysis);若炎症影響到內耳細胞,則可引起永久性失聰。假如炎症向腦部蔓延,就可能會引起腦膜炎及腦內膿腫等嚴重併發症。
至於治療方面,輕微的急性中耳炎可以用止痛藥及退燒藥,幫助紓減病徵,讓感染自行消退。但如果發燒持續不退,醫生就可能需要處方抗生素以擊退炎症,有時可能需要使用滴耳藥水,以加速康復。如果中耳內有積液患者便可能需要進行耳膜穿刺手術,把中耳的膿液排走,感染也會較快痊愈。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022/00410_012.html
慢性中耳炎可致失聰
急性中耳炎 (acute otitis media) 可引起嚴重併發症 (complications),慢性中耳炎 (chronic otitis media) 也不能小覷。雖然慢性中耳炎的病徵比急性中耳炎較為輕微,患者通常不會感到痛楚或不適,只是耳朵可能有黏稠和帶臭味的膿液流出 (otorrhea),但若置之不理,病患可能會侵蝕耳膜及耳骨等組織,引起傳導性失聰,而炎症破壞內耳細胞則會引致感音性失聰,對聽覺的影響極為巨大。
慢性中耳炎的成因,大多與未治好的急性中耳炎有關,而有時若耳膜有微細孔洞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例如破裂後沒有完全愈合,便可令耳朵較易受到感染。另外,中耳有膽脂瘤 (cholesteatoma) 也可引起慢性中耳炎。事實上,慢性中耳炎的症狀未必如急病時般痛楚難耐,常見病症有聽力下降、耳道流膿等,但病患持續的時間可能會很長,並且會有重複性感染出現。
要診斷病人是否有慢性中耳炎,醫生可能需要利用耳鏡為病人檢查耳朵,並可能需要拿取一些耳分泌物樣本作化驗,而病人亦可能需要接受聽力測試 (audiogram),以了解炎症是否影響到聽力。個別病人可能需要進行影像檢查,以了解炎症是否擴散至其他部位。
聽力受到慢性中耳炎的破壞,未必可以逆轉,因此病人應及早接受治療。慢性中耳炎主要利用抗生素來清除感染;假如炎症與耳膜穿破有關,病人就需要接受耳膜成形手術 (tympanoplasty),修補破損的耳膜及中耳骨的損傷,才能徹底治好中耳炎。若病患是由膽脂瘤引起,便要做手術移除這些組織。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029/00410_012.html
多飲水保護聲帶
踏入秋冬季節,天氣轉涼之外,濕度有時更會跌至百分之二、三十,不但皮膚變得乾燥易裂,連喉嚨也出現乾涸、聲音沙啞等情況,這時我們就需要多補充水分,滋潤我們的聲帶,才能讓其維持正常的彈性和活動功能,減少聲帶出現病變的風險。
臨床經驗顯示,不適當使用聲線是最常見引致聲帶病變的病因,聲帶因為耗用過度而出現病理性變化,如發炎、水腫、生息肉或結繭及麻痹等。冬季亦是過濾性病毒活躍的高峰期,感染引起的咽喉炎、咳嗽及鼻水倒流,也可以影響聲帶的健康。
教師、售貨員等需要經常用聲的人士,應該注意及學習正確用聲方法,透過適當的發聲訓練,預防聲帶的勞損,而且要適時讓聲帶休息,例如不要長時間連續說話、句子之間要有停頓位等等。平日亦要多飲水,確保聲帶不會因為乾涸而失去彈性,讓我們可以如常發聲。有些人會覺得蜜糖水、參茶有滋潤喉嚨和聲帶的作用,但其實一杯暖水已可以有效潤澤口腔及喉嚨。
除了多飲水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多做運動及有足夠的睡眠,有助提升抵抗力,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另外,遠離煙酒的刺激也有助保護一把「靚聲」。假如聲音變得低沉,或要用力才能出聲,可能是聲帶病變的徵兆,宜及早求醫處理。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105/00410_013.html
過度用聲易生息肉
電視的歌唱比賽節目,於內地、台灣及美國等地廣受歡迎,而香港版本的比賽亦成為熱話,不少人為了一圓「星」夢,於是日夜練歌,結果適得其反,聲帶因為被過度耗用,本來雄厚遼亮的聲線,變得沙啞粗糙,有時更會有走音、失聲的情況。假如情況持續,聲帶可能會有水腫、結繭,甚至可能長出息肉。
我們有兩條聲帶 (vocal cord),位於咽喉的頂端,表面平滑,但假如過度用聲或錯誤用聲,例如長時間說話、經常壓低聲調,聲帶就會慢慢充血及發炎,令聲帶兩側的黏膜長期摩擦,並慢慢因為摩擦而變厚及形成俗稱生繭 (vocal nodule) 的結節,情況就如腳掌與鞋面接觸而產生的「厚枕」。這些結節會影響聲帶的正常閉合,聲音於是變得粗糙沙啞,嚴重者更會失聲。
經常需要開聲說話的人是過度耗用聲帶的高危族,例如每天講課幾小時的教師,天天不停推銷產品的售貨員,經常要大聲唱歌的歌星,而小朋友也因為不懂得控制聲線,經常大叫大喊,都對聲帶造成壓力,增加聲帶結節出現的機會。
治療聲帶水腫及生繭一般可以透過言語治療 (speech therapy) ,掌握正確發聲的方法,可令結節慢慢消退,恢復正常的聲線。假如耗用聲帶引致增生息肉,就要考慮接受手術,醫生會採用喉鏡進入喉嚨,切除多餘的組織,病人康復後亦要接受言語治療,以免問題再次出現。若問題源於受鼻水倒流或胃酸倒流 (gastric reflux),則要處理好這些病患才能治好聲帶問題。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112/00410_013.html
流鼻血
流鼻血 (nose bleeding) 不是罕見的問題,特別是踏入秋冬乾燥的季節,發生鼻出血的流鼻血的情況便更為常見。幸而大部分流鼻血都屬於小毛病,並不會有礙健康,所以市民一般也毋須過分緊張。不過,如果經常流鼻血,又或難以止血,便要小心及盡早求醫處理。
很多人以為流出鼻血是來自鼻樑位置,也因此很多人都會按壓鼻樑去止血。其實,鼻腔內最常出血的位置是鼻中隔黏膜下層名為「利特氏血管叢帶」(Little’s area)的網狀血管叢。原因是這部位的血管比較薄,容易因為磨擦而破裂出血,例如為止鼻痕而捽鼻,甚至大力打噴嚏,也可以造成出血。另外,患有鼻敏感 (allergic rhinitis) 的病人,鼻膜在敏感發作時會充血,再加上不斷的噴嚏和鼻水,都會增加鼻出血的機會。
發生流鼻血時,別抑起頭阻止鼻血流出,否則可能會令血液倒流引起嘔吐和咳嗽,令鼻血流得更急。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把頭部微微向前傾,並輕輕按壓鼻翼,暫時改用口呼吸,約一至兩分鐘後可放開手,仍有流血便重複按壓至止血為止。假如鼻血流了二十分鐘後仍未停,便需要求醫處理。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119/00410_013.html
喉嚨痛勿輕視
天氣乾燥不但容易流鼻血,喉嚨痛 (sore throat) 的個案也會特別多。喉嚨痛的成因有很多,常見有患流感後併發的扁桃腺炎 (tonsillitis) 及咽喉炎 (pharyngitis),細菌入侵造成感染的喉嚨痛亦時有所見,喉嚨乾涸也會產生不適,所以天氣過於乾燥,很多時會令人有喉嚨不適的情況出現。
用口呼吸亦是引發喉嚨痛的常見原因,例如睡眠窒息症患者 (sleep apnea)、有長期鼻塞的病人,由於經常用口呼吸,導致喉嚨容易乾涸及被病菌入侵造成感染。另一種會引起喉嚨痛的問題是使用聲帶不當,如長時間大聲說話及唱K等。
事實上,喉嚨痛時連簡單的吞口水和進食,都會引起痛楚不適,不少人以為食喉糖或飲一些蜜糖水滋潤一下,便可令喉嚨痛消失,但此舉只能紓緩一時不適,並不能真正解決喉嚨痛的根源。處理喉嚨痛要對症下藥,若喉嚨痛是由於細菌感染,便需要服用醫生處方的消炎藥,自行胡亂服用成藥則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
一般來說,喉嚨痛是小毛病,治好引起問題的原因,例如感冒、發炎等,痛楚便會自行消失。不過,若病人在喉嚨痛的同時,出現發燒、頸部僵硬、呼吸急速或困難等,又或痛楚持續逾一個星期、痛楚不斷加劇等情況,便不能掉以輕心,有可能是嚴重感染所致,必須立即求醫處理。假如延誤處理,腫脹的組織可能會堵塞氣道 (airway obstruction),嚴重時可造成窒息。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126/00410_013.html
胃酸倒流
胃食道反流性疾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的成因眾多,包括下食道括約肌鬆弛、食道蠕動異常、唾液分泌及胃部蠕動緩慢等,當中以下食道括約肌鬆弛較多。下食道括約肌是連接食道及胃部的肌肉賁門,防止胃內食物及胃酸倒流入食道,若括約肌鬆弛,胃酸便會倒流到食道,令患者出現胃酸倒流、噯氣及胸口灼痛等徵狀,夜間特別明顯,可能影響睡眠。長期更會引致食道發炎、出血、潰瘍、收窄或癌前病變巴洛氏食道。因此患者應及早請教醫生及接受內窺鏡檢查。
要有效治療胃食道反流性疾病,患者可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包括少食多餐、少吃油炸及辛辣食物,於睡前兩小時避免進食,亦可透過藥物治療,治療胃酸倒流的口服藥物包括抗酸劑、促胃腸蠕動劑、H2受體抑制劑以及質子泵抑制劑,當中以質子泵抑制劑的療效最佳。
由於質子泵抑制劑需要於餐前服用,但都市人生活繁忙,飲食不定時,很多患者會忘記於餐前服藥,因而影響療效。現時市面上有一嶄新的質子泵抑制劑 (proton pump inhibitor),其獨有的雙重延緩釋放技術,令藥物可分兩次在體內釋放,延長抑制胃酸分泌的時間,紓緩胃酸倒流引起的不適。此外,患者亦不一定要在餐前服用。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203/00410_013.html
睡眠窒息治療 - 睡眠呼吸機
睡眠窒息症 (sleep apnea) 是一種可帶來長遠影響的慢性疾病,但成人和兒童患者的處理會有不同。對於成年的睡眠窒息症,使用睡眠呼吸機 (CPAP machine) 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經驗顯示,只要病人願意及持續使用呼吸機,窒息及呼吸問題通常也可消失,徹底解決睡眠窒息的問題。
睡眠呼吸機的運作原理是利用喉管及面罩,不斷把空氣輸送到病人的呼吸道,藉以令呼吸道長期打開,輔以加濕器及固定帶可提升使用者的舒適度。在儀器的協助下,病人可以恢復正常的睡眠模式,不再因為斷斷續續的窒息而影響睡眠質素,避免引起各種相關的健康後遺症。
目前市面的呼吸機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操作較簡單的持續正氣壓呼吸機,另一種則是功能較多的雙極正氣壓呼吸機。正氣壓可再分為定壓型及自動型,前者輸出的空氣會維持一個較高及固定的氣壓,自動型則連接電腦,可按照病人的狀況而調控氣壓,使用時會較舒適,病人亦較易接受及維持用機的習慣。雙極睡眠呼吸機可按病人的呼吸節奏,自動調節輸出的氣壓,例如病人吸氣時加大氣壓,呼氣時則減壓,令病人在呼吸過程更為自然及舒適,亦更易適應及長期使用。
雖然有不同的呼吸機供病人選擇,但過去的研究發現,很多病人也抗拒使用呼吸機,又或是使用一段時間後,因為各種原因如覺得不方便或病情有改善等等,而未有繼續使用儀器,令病情打回原形。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217/00410_013.html
睡眠窒息症病徵
睡眠窒息症 (sleep apnea) 可以對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但很多人卻未察覺自己患病,以致未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和處理。有時病人未必察覺自己睡覺時有窒息的情況,這時便要靠家人多留意,提醒病人盡早求醫,例如病人很多時都會有嚴重鼻鼾,而鼻鼾聲有時會中斷,然後數秒後突然響起。
事實上,不少睡眠窒息症病人都是由枕邊人帶來看醫生,有些太太便十分擔心丈夫睡覺時突然停止呼吸,以為出了大問題。除了鼻鼾外,睡覺時間歇性停止呼吸也是睡眠窒息症病人的常見表現,通常停止呼吸數秒,身體因為缺氧而轉醒,然後恢復呼吸後就再入睡。
另外,由於呼吸道受阻,睡眠窒息症病人很多時都會用口呼吸 (mouth breather),而早上起床時可能會有頭痛不適,日間則容易疲倦 (daytime somnolence)、打瞌睡、專注力差及反應遲鈍等等,病人更可能因為睡眠質素欠佳而出現記憶力下降、脾氣暴躁及性慾減退等情況。
假如病人有上述症狀及懷疑自己可能患上睡眠窒息症,可以接受睡眠測試,利用儀器記錄及分析睡眠狀況,包括是否有窒息、窒息的次數及頻密程度等等,以確診病人是否患病,然後再與醫生磋商治療的方案。睡眠窒息症並非不治之症,現時醫學界有很多方法也可以有效改善問題,減低甚至避免窒息症帶來的影響,讓病人每晚也可睡一個好覺。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210/00410_014.html
睡眠窒息的手術
睡眠呼吸機 (CPAP machine) 可以有效處理睡眠窒息症,但病人因為各種因素而難以長期使用。部分病人或可以考慮利用手術擴闊呼吸道,幫助改善病情,減少甚至解決睡覺時因為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的窒息。手術通常用於未能長期使用睡眠呼吸機,而病情又適合透過手術處理的病人。
一般來說,呼吸道阻塞可出現在三個部分,包括鼻、顎咽及下咽,而不同位置及不同程度的阻塞,需要不同的手術處理。醫生會先為病人進行仔細的檢查和分析,再因應病人呼吸道阻塞的位置,建議適合的手術或其他治療,有時病人可能要接受多過一種手術,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成效。
手術治療睡眠窒息症的最大好處是,病人只要完成相關的治療,便持久改善睡眠期間的窒息情況,而呼吸機則要每日使用才能有效。但手術亦有局限,一項手術通常只能解決一個位置的阻塞,若病人多個呼吸道位置也有阻塞,可能要進行多次手術才能有效,而呼吸機則可處理多個部位的阻塞。
臨床經驗顯示,手術一般能把病人的呼吸障礙指數(RDI)降低一半或以上,並可以大致消除身體缺氧的問題。超過八成的病人在手術後,睡眠窒息的徵狀有顯著的改善,即使未完全消除呼吸受阻的問題,但也能減輕窒息症的嚴重程度,例如由嚴重減低至中度,或由中度降至輕微,令病人承受的健康風險大為減低。
Additional comment: Based on clinical studies, the success of sleep apnea surgery depends on severity of sleep apnea. In general, success rate is higher for mild sleep apnea patients than those with higher apnea scores.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1224/00410_012.html
耳水不平衡
幫助我們聽到及辨認聲音的聽覺器官,其實也是身體平衡系統的一部分,例如藏在內耳的耳水,便會隨着身體移動而晃動,從而向腦部發放訊息,再控制身體各部分的活動,以保持身體平衡而不會東歪西倒。假如耳朵內耳的水壓過高,就會導致內耳的黏膜破裂,於是令病人出現天旋地轉式的頭暈、耳鳴及短暫性單邊耳弱聽等症狀,這便是耳水不平衡。
人體耳朵的內耳有兩個主要組織,包括耳蝸 (cochlear) 及平衡系統 (vestibular system),當耳水不平衡、即美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發作時可影響兩個組織的運作。因此患者會同時出現頭暈 (vertigo)、耳鳴 (tinnitus) 及弱聽等三種症狀,通常會持續數小時至一整天,破裂的黏膜逐漸自行修復,於是三種症狀亦慢慢減退及消失。發作期間病人會十分難受,無法繼續日常活動或工作。至於發作的頻密程度及維持時間則因人而異。
很多人經常頭暈不適,當是耳水不平衡,但其實此病的發病率並不高。要診斷是否有耳水不平衡,病人就需要在發作期間接受聽力檢測。如果在兩次病發時,病人的聽力都有明顯下降,尤其是低音的部分,而沒有病發時聽力正常,便可以證實病人是患有耳水不平衡。
事實上,患有耳水不平衡的病人,若經常發作而又沒有適當的處理,破壞的黏膜可能無法復原,最終可能會令病人失去聽覺。如果懷疑自己有耳水不平衡,宜找專科醫生做詳細檢查及跟進。
Sources: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40107/00410_014.html
Subscribe to:
Posts (Atom)